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产业动态>信息技术产业

互联网便民创新岂能一禁了之

发布日期: 2013-05-27    稿件来源:    发布:周舟    阅读次数:2628 次
       近来,一些互联网便民服务应用被地方监管部门陆续叫停,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深圳市交管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已经安装手机打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北京市卫生局在官方微博表示,不允许任何网站、组织和个人对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进行商业利用,随后淘宝网发布公告称,与其合作的挂号网将暂停链接北京地区预约挂号平台。

监管部门叫停手机打车、淘宝挂号的理由,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深圳市交管局认为,手机打车软件存在着广泛争议和监管质疑,对行业带来不稳定隐患,容易造成司机拒载和挑客;北京卫生局给出的理由是,要确保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利用平台开展商业活动可能对患者造成误导,增加患者信息泄露风险等。

不过,对于这些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应用,简单地一禁了之绝非最佳之选。打车软件、网络挂号之类的互联网创新应用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当前市场的需求。打车难、挂号难早已不是新闻,而打车软件、网上挂号恰好提供了一条纾缓的途径,特别是打车软件,更是有效地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帮助乘客尽快搭上车的同时,也节约了司机成本、增加了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此看来,地方监管部门以打车软件不容易监管,带来行业不稳定隐患为由,简单地叫停实在是有惰政之嫌。

让公众更加无法接受的是,叫停的背后可能是这些软件开发运营商触及了一部分原有机构的利益。有分析认为,北京市卫生局针对“淘宝预约挂号”作出“禁商业利用”表态,实质上是挂号网和预约挂号平台有类比和竞争关系带来的博弈;第三方打车软件遭遇抵制,是因为它们在电调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大,会影响到各大出租车公司自己电调平台的调派成功率。如果真的是因利益之争,导致一些机构不惜利用公权力去寻找一个借口打击对手,从而间接地牺牲掉公众可以享受到更好服务的话,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创新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与新技术的结合,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新业务,也要求相关监管机构去不断地更新已有的滞后政策,与新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隐私、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方面,监管部门要尽可能地引导市场去充分发挥正向作用,当好裁判员的角色,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认真严格地执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按照上述标准,只要这些公司开发运营的软件符合监管部门制定的公平竞争规则和相关法律,不侵犯消费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就应该允许它们的存在。至于它们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则要看它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需求,完全应该由市场去决定。否则,强制叫停不仅于事无补,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更可能在消费驱动之下,导致灰色存在从而增加后期的治理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去叫停这些创新应用。比如,针对打车软件,北京市交管局就采取了疏导的方式,要求不得进行私自抬价、恶性竞争等扰序行为,将尽快推出规范出租行业电召服务有关实施办法。我们也希望,针对现有问题以及今后出现的新情况,监管机构能够尽可能地及时拿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确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MIQIAN谜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