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产业动态>旅游服务产业

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青海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

发布日期: 2012-03-26    稿件来源:    发布:提俊男    阅读次数:2531 次

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青海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提出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四个发展”战略思想和“坚持发展支撑,坚持特色引领,坚持集聚带动,坚持协调推进”的“四个坚持”战略部署。“四个发展”与“四个坚持”,准确诠释了欠发达民族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绿色发展”和坚持特色引领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我们破解欠发达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科学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以旅游业为载体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持续”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代际公平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发展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模式在带动投资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的作用表现更为突出,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球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旅游业是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和“生态工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之一,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核心在于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低碳化、生态化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换升级,使绿色产业成为青海发展的新引擎。”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视角,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青海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中的突破力、影响力、带动力和贡献率,必须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将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以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人文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低碳消费作为提升现代高端服务业水平的有效平台,着力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真正构筑具有青海特色支撑的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其内在本质要求和关键是做好相关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的“七个结合”。
  一是推动生态建设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生态围绕旅游重保护。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有效解决欠发达民族地区发展与利益之间矛盾的有效路径。我们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青海建设成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生态第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广和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高度和谐的发展模式,努力走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态旅游新路子。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文化围绕旅游出精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竞争。人文历史、民族宗教、山水文化资源丰厚是大美青海的本质特征,借助文化的力量建设高品位景点,是增强青海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的人文、自然景观在海内外已有较高知名度,其中青海湖、塔尔寺不仅成为我省,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和精品线路的有效结合还远远不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更多体现在民族文化、民族产品、民族艺术、民族活动上。只有深入挖掘青海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把青海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不可复制的民族人文特性充分展示出来,只有大力度地强化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塑造品牌、打响品牌,推动大美青海走向世界。
  三是推动农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农牧业结构调整可为旅游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旅游业发展可以加快农牧业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有机生态畜牧业、有机农产品、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森林覆盖率的大力发展。培育和扶持特色旅游村、特色文化村和“农家乐”、“牧家乐”示范村,加快示范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旅游区人居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把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同考虑、同规划、同推进,进一步完善全省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推动农牧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
  四是推动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二产围绕旅游开发出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把旅游工艺品开发与地方特色、民间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大力开发生产具有青海地方特色、资源特点、文化品味、旅游创意的旅游商品和旅游工具、旅游装备等。如藏毯、唐卡、雕塑绣、民间歌舞、旅游食品、健康饮料、有机生态产品、旅游运动器材、旅游活动工具、旅游服饰以及旅游产业的相关产品等等。同时,在现代清洁能源的水电开发、新能源开发、健康旅游商品开发中,有目的地形成水电工业旅游、现代工业旅游产品。在推动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中,要注重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和产品包装的形象质量,坚持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五是推动服务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三产围绕旅游上水平。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努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服务系统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水平。推动旅游服务系统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全面带动商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邮电通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旅游劳务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团体、社会企业、社区城乡居民群众投入旅游服务,促进旅游就业需求。同时,结合旅游业发展,大力提高交通服务、租赁服务、酒店餐饮、现代物流、金融地产、邮政电信、现代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服务水平。
  六是推动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城市围绕旅游树形象。以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全省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把旅游功能规划进去,特别是正在规划之中的“东部城市群”和沿湟水河流域城市发展,要按照特色、生态、旅游、现代城市功能和要素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按照现代化、特色性旅游城市的经营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旅游目的地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步伐,树立由常规性绿化向生态式景观的绿化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理念的转变,提升城市绿色生态文明品位,树立城市新形象、新面貌。
  七是推动旅游业与地区开放的结合,实现开放围绕旅游拓领域。旅游的宣传效应率为1比8,许多国家投资者都是通过旅游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市场的。旅游业一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旅游业的大发展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通过旅游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我们低成本地学习和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加快观念更新,拓展发展领域,加快促进本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同时,通过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与资源差异化比较大的东中部地区开展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把东中部乃至国际上旅游的成功经验引入到青海,特别是通过国际性、国家性等大型旅游文体活动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带动全国、全球关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并使其融入世界,和国际接轨。
  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希望。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绿色青海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后发优势十分强劲。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四个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情创新的品格,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青海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
联系我们
 MIQIAN谜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