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成动态

非典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下)

发布日期: 2003-06-13    稿件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布: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5177 次
采取四个策略 复苏旅游经济   1、短期策略:主要是救助企业   救助方向主要是国家财政支援与利用市场资源,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支持。主 要通过国家财政渠道救急,向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第二是减负。首先是国家财政在一定时期内 减少企业的各种税费负担,主要是各项行政事业收费、营业税、所得税等。其次是动用市场资源, 通过企业与银行间的债务重整,延展企业债务,减轻经营压力,确保旅游企业经营运转的能力。 救助应使救助主体的认定,资金的分配简便有序,既要高效快捷,便于操作,使旅游企业能够真 正得到实惠,又要保证重点、发放到位。   2、中期策略:刺激需求做大市场   鼓励旅游消费要从激励和调节流量两个方面出发,可考虑通过政府补贴、强制安排旅游休闲 时间等项措施,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成现实的市场需求,使旅游市场在短时期内复苏振兴。同 时,要避免峰值消费对旅游市场的冲击,合理安排旅游消费时段,通过不同季节的价格调节旅游 者出游的时间,尽可能均衡全年的旅游市场需求。当前比较可行的,是应当尽快出台鼓励旅游消 费的政策和调节旅游市场峰值的国民旅游计划。   3、长期策略:完善制度和市场秩序   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当高,但制度环境却相对滞后,无论是市场法规还是行业自律系 统都不健全,致使行业内外一旦风生水起,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即被打破,从合同的履行到最高、 最低价格的限定,都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是影响我国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利用 非典之后市场振兴的时机,顺应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健全行业自律组织, 将旅游发展的各个要素纳入相应的行业管理范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4、外部策略:推进国际合作,争取国际援助   非典不仅对中国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国际旅游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复苏中国旅游业 需要放到全球高度考虑。可以考虑与国外联合研究应对措施,建立合作机制;争取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援助;同时以现有区域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快区域旅游合作, 特别是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   实施四个调整 强化风险管理   世界旅游组织已发布《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指导成员的危机应对和管理工作。这一《指 南》无疑将对我国旅游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发挥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旅游业还需要从宏 观层面考虑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旅游行业的风险性。   一是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让旅游行业的风险承担社会化,在减小企业风险的同时减小 财政负担,如可以考虑将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改为保险金。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大规模的风险冲 击发生频率比较低,而且冲击之后较易复苏,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机制应该具有可行性。   二是要大力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我国旅游企业小、弱、散,面对突发事 件冲击时承受能力弱;单一化经营表面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但要真正具有抗风险能力 和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实现多元化发展。这样也可以减少旅游企业之间由于缺乏资本纽带导致恶 性竞争的现象。   三是要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走势看,目前正处于需求层次升级、产业结构转轨的关键时期,存在着明 显的小康旅游产品短缺,突出表现在,周末度假休闲产品等新兴的产品群以及黄金周等集中消费 的时段,形成了总量大体均衡,但供需矛盾突出的结构性短缺。   四是要尽快推进薪假制度的改革,逐步消除旅游高度集中消费的模式。   启动四个产品 实现重点突破   非典疫情解除后,旅游者对非典的恐惧需要一个缓慢的平息过程,因此旅游市场的启动不会 是全面的和一步到位的,旅游市场的复苏,将沿着“先国内后国际、先商务后观光、先休假后旅 游”展开,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考虑优先启动“四个产品”。   一是商(公)务旅游的恢复将早于观光旅游,这是与工作相关的旅游需求。由于非典影响而 搁浅的各种商务和公务活动,在疫情控制后将得到迅速恢复,形成第一个旅游浪潮。北京、广州、 香港等地是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将迎来旅游业复苏的第一缕春意。   二是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奖励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有贡献的人员,在 抗击非典之后进行休养度假。在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和企业也可以考虑开发奖励旅游市场。   三是与康体保健相关的旅游活动将备受青睐,体育旅游、城郊度假、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等 新兴旅游项目将受到欢迎,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时尚。   四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在非典结束后将得到快速发展。包括: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都市 农业与绿色农业、乡村民俗与文化旅游、“农家乐”旅游等。   分析目前非典疫情的空间分布,以下四类地区可望出现亮点。这些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在危机 中塑造目的地品牌,提高美誉度,培育消费信心和人气。   一是以海南岛为代表的“海滨度假休养板块”。海南至今没一例病例,如能继续保持下去, 在非典解除之后可以突出其“无非典绿色海洋度假”形象。   二是西部四省凸现“高原康体生态旅游板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到目前还无一例病 例,使这些地区的高原生态无污染概念再次得到了强化。   三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凸现。长江三角洲是三个三角洲地区非典疫情最轻的, 这其中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终的结果是给世人展示了长江三角洲的管理水平,营造了一个 “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四是“城市郊区康体健身旅游”将迎来高潮。如广东旅游界掀起的“走向大自然,负离子洗 肺,好山水提神”为主题的生态保健旅游,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经济日报
联系我们
 MIQIAN谜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