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与转债忧喜两重天
发布日期: 2003-04-17 稿件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布: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7001 次
近期,伴随着股市行情的节节上升,债券市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国债市场
中断了前期以来的缓慢上升通道,步入阶段性调整;另一方面,可转债市场却异常火爆,继年初
触底反弹以来继续一路上扬,成为债市盈利新亮点。
综合因素引发国债调整
准确地说,本轮股市行情只是引发国债市场调整的原因之一。经过一个月的发行真空期之后,
二季度债券市场扩容速度明显加快。先是900亿的凭证式国债,然后是总规模520亿的两期记账式
国债,尤其是交易所市场发行的第三期20年超长券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长期升息预期和
资金面宽裕这样难以两全解决的境地。在新券发行预期的影响下,010107券率先大幅走低,带动
其他期限券种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再加上适逢股市行情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影响,国债市场整
体走弱自然不可避免。
理论上说,由于国债可以做回购,股市火爆引发撤离的资金量应当有限。从实际情况看也是
这样,近两周国债现券交易量以及回购利率基本保持平稳。因此,近期国债市场的调整,更多的
应是对债市扩容以及新券定位不确定性的一种提前反应,股市行情的发展在这里不过是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由于国债市场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伴随着发行消息的明朗,国债市场有望步
出调整格局。
转债受益 新债耀眼
与国债市场不同的是,可转债市场却是本轮行情实实在在的收益者。自1月6日大盘见底至4
月16日,现有上市转债平均涨幅达到了11.19%,大大高于同期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的平均涨
幅。作为具有债券与股票双重特性的投资品种,其股性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有力的凸显。尤其是今
年两只新发转债,作为本轮行情的中坚力量,除了其自身的投资价值在其中得到了有力的显现以
外,也充分体现了本轮行情的特征。这是因为:
新转债都是修改条款后发行上市的转债。众所周知,可转债的理论价值是由纯债券价值加上
嵌入期权价值构成。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发或拟发转债一方面通过提高票面利率、递增的票面利
率以及附加利息补偿条款等方式抬高可转债的保底价格,另一方面又通过尽可能地降低转股溢价
比例来增加转换期权价值。通过这样的优惠设置,使得申购转债几乎变成类似于打新股那样的无
风险获利方式,而前提只要在股市行情发展平稳的情况下即可。
新转债的纷纷走强,是以真实的行业成长性和公司基本面为依托的。这一点恰中本轮行情“
下怀”,也是其能够持续上扬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所在。比如钢钒转债,新钢钒所属的钢铁行业在
2002年实现了大幅增长,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5%,主营利润同比增长28%
以上。而且,新钢钒拥有的独特的钒铁资源优势使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也为公司的持续稳定
增长奠定了基础。再如民生转债,民生银行2002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增长40.59%、
40.59%、37.99%,每股收益达到0.34元。2003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到位后,资本充足
率大幅提高,为公司2003年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且,该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拓展个人银行
业务,存款成本有望降低,将进一步有助于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成长性很好的公司,结合目
前的发展趋势分析,这也将成为我国可转债市场价值判断的原则所在。就后市来看,随着行情的
进一步发展,可转债市场的普涨也将转变为局部投资机会的发掘。
长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