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开市场变招意味深长
发布日期: 2003-04-23 稿件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布: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6789 次
继去年9月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次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央行公开市场变招意味深
长。
在昨日进行的本周第一次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突然变招。除以正回购利率招标方式回
笼30亿元基础货币外,央行还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6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50亿
元。经过招标,最后确定的中标价格为98.91元,参考收益率为2.198%。
这是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第二次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在去年9月24日,央行宣布从当
日起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91天、182天、364天三个正回购品种
中的未到期部分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总额达1937.5亿元。因此,更确切地说,昨日是央行
首次直接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方法回笼货币。
有交易员指出,中央银行再次采取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是为了解决正回购时手中现券不
足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回笼货币创造条件。据估计,在今年2月初,央行手中现券数量只有
2000余亿元。然而,从2月10日起,央行连续进行了19次正回购操作,回笼基础货币量达到
了2090亿元。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在意图上与去年有相似之处。
那么,央行为何不仿效去年的做法,再次将未到期国债部分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已大相径庭。去年6月以后,央行连续正回购引导市
场利率上升,市场资金情况因而变得较为紧张。与此明显不同的是,尽管央行在春节后连续正
回购,但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不仅没有随之上行,反而出现单边下跌态势,一度跌破了2%关口。
这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一直相当充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资金需求,央行自
然没有必要将未到期部分国债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
引人关注的是,近期央行回笼货币数量明显偏低,即使是昨日发行的中央银行票据也仅为
50亿元,数量较为有限。据分析,一方面,这与目前的资金持有结构有关。据了解,银行间市
场上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机构持有绝大部分基础货币,中小商业银行持有现金则较为有
限。这种资金持有结构明显地限制了央行进行大规模回笼货币的效果。另一方面,1至3月市场
资金充裕的一个原因是一季度国债发行少,不少机构持币准备购买开始大规模发行的国债,从
而对4月份以后的资金需求量较大。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央行利用目前时机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不排除有更深层次意义,即逐步
向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目标迈进。其实,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目标之一就在于保持一个相对稳
定的基准利率,以避免因基准利率变动幅度过大而造成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市场化的短
期国债收益率应作为基准利率的首选,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内短期国债存量小、债券市场
的分割与不成熟等系列体制及操作规则方面的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国债收益率的这一功能。因
而目前央行需要一种可自我掌控、抗干扰性强的短期工具作为替代来形成稳定的基准利率。财
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去年也表示,由于国债收益率要成为基准利率还需要一个过程,央行需要推
出相应的替代产品,如中央银行票据,以逐步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因此,中央银行票据连续在
公开市场业务中运用,业内人士不排除中央银行票据将逐步成为货币市场重要工具的可能。至
于是否仅仅是一种试点,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全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