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疫情不会引起股灾 投资者应理性面对
发布日期: 2003-04-25 稿件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布: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6678 次
随着非典型肺炎突发事件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近日市场
开始放量调整。昨日上证指数跌39.16点,跌幅2.54%,创下了自调整行情展开以来的单日
最大跌幅。虽然尾市回升使大盘重新企稳于千五点上方,但其总体弱势特征并没有出现根本
性的转变。在近日的调整中,前期市场主流板块如钢铁、汽车、石化、银行等均出现大幅度
回落,甚至多只轿车类个股在周四盘面中一度跌停。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目前市场深幅调
整?非典真的会否带来股灾吗?在成交急速放大的背后,主力资金又有什么新动向?而在当
前这样特殊的市况下,投资者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
目前非典已成为大街小巷以及主流媒体的关键词、主题词,而且,盘面显示,非典也开
始波及到证券市场,沪深两市在近期持续的暴跌就是最好的说明。难道非典疫情将带来股灾
吗?
非典影响是短期的
目前对非典究竟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非典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与假日经济密切的商业、旅游业等行业更
是如此。首旅股份、中青旅等上市公司发布类似公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是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天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的发展,但不会改变
经济发展的方向或者说趋势。比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虽然给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
面影响,但是我国依靠财政扩张政策仍然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还摆脱了当时的亚洲
金融危机。再比如,前些年疯牛病等天灾也没有改变欧洲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天灾对经
济的影响仅仅是短期的,而不会是长期的。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而言更是如此。目前非典虽然导致了商场流动人口的减少,对投资等
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知道,本轮经济周期的启动在于居民消费升级所
引发的汽车、钢铁等一批引导性产业的形成,而居民对汽车、住宅等消费可能在短期因非典
的影响而有所压抑,但一旦非典结束,压抑的消费潜力还会释放出来,因而对经济的长期发
展并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证券市场而言,也是如此。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且本轮行情也是基于
经济周期而引发的一轮蓝筹股行情。既然经济周期仍然存在,那么,股票市场在短期内的波
动也改变不了长期的以景气周期为基础的局部性牛市。
机构投资者可能在做波段
从近期股指调整的动力来看,主要是汽车、钢铁、银行、石化等前期领涨板块,而且其
运行特征还是轮番下跌。钢铁股上周末的暴跌引发了本轮行情见顶回落。而汽车股在本周初
和昨日的两次集中式群体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而从此类个股的资金结构来看,虽然钢铁股难以判断究竟是何类资金所为,但是汽车股
却可以清晰地判断出是基金主导的,因为一汽轿车、长安汽车等汽车股的年报明白地向市场
明示了基金是引导性力量。由此可以推断,汽车股的回落是基金们在相对高位有所减仓所致。
这不是因为基金们看淡汽车股后期的走势,而是因为基金们经过近两年的调整之后,其
操作思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即由过去的集中长期持有变成了适度集中波段操作,这在基
金的2002年报中体现得一览无遗。所以,当汽车股价格上涨了一倍甚至两倍之后,兑现的欲
望也就存在。
近期非典的蔓延则加剧了基金们实施波段操作的步伐。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兑现,
二是打压。因为高位兑现后,基金们又可以把握住充足的现金。而汽车的居民消费在我国才
是刚刚起步,那么,汽车股的行情就不会简单结束。在高位兑现后,他们又可以在相对低位
进行吸纳,从而可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更为重要的是,对汽车股的减仓加剧了市场的恐慌,从而使得股指再度回到低位,机构
投资者又可以大胆吸筹,然后待“非典”影响减轻后,又可以发动一轮行情,如此反复,可
以避免股指在相对高位后的尴尬。
理性面对调整
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非典虽可怕,但只要预防得当,救治及时,并非是不治之
症,所以,居民们可拿出足够的勇气面对非典。对于证券市场近期因非典而引发的暴跌,投
资者不妨也要有这种心态。毕竟有跌就会有涨的循环规模仍然存在,尤其是当股指已回到了
起点区域后更是如此。而且,回顾历史,我们不也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迎来了
“5·19”行情这样的惊心动魄的走势吗?这意味着在1998年仍然坚守股票的投资者最终迎
来了“5·19”行情的收获期。我们虽然不敢说当前的市场与1998年和1999年类似,但毕竟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既如此,未来的更大机会在等着我们。
相反,投资者可趁大盘急调之际积极关注一些行业景气仍然处在高位运行的个股,比如
汽车、银行、钢铁等个股,同时,对一些非典时期业绩有望增长的药业股也可以继续关注。
江苏天鼎秦洪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