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购物出现结构变化 商家推崇健康消费
发布日期: 2003-05-13 稿件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布: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6031 次
非典给国内零售业的打击仍在加重。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最
新《市场动态报告》显示:5月1日-5日全国100家商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35%,其中疫
情比较严重的北京地区,其商场销售下降幅度最大。
零售业忧大于喜
4月以来,由于对非典的恐惧心理,国内居民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活方式,除所需日常生
活用品必须采购以外,基本上都减少了逛商店去购物。而这一倾向,因地区疫情的不同而表现
的程度亦不同。北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从下旬开始,商场客流骤然减少,各店内出现了少有
的冷清。据有关部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京城主要商场日销售额平均降幅30%以上。而步入5
月这几天,京城8家商场的销售额降幅均在50%以上,其中降幅在80%-90%的有2家;70%
-90%的有4家;50%-70%的有2家。广东地区与非典肆虐最严重的二、三月相比,虽其销
售额普遍有所“回暖”,但各零售大户的收银机内仍少收了三、四成,客流量也减少了五成。
石家庄地区也很突出。4月25日-30日,大型综合商场客流减少了60%,销售额与去年同比下
降了50%以上,其中北国商城同比下降53%、人民商场同比下降30%。
连锁超市也难以逃脱。据悉,上个月曾受益于“抢购风”的物美等几个连锁企业,并未因
它们以生活必需品经营为主而继续受益。数据显示,它们的日销售额平均下降了30%,客流比
先前有大幅度下降。而在石家庄地区,由该市商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下旬该市大型
超市销售额下降了20%-40%,客流量减少了50%以上。
防疫健身品成新宠
从全国范围看,虽然总体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但一些和预防非典相关的商品销售攀
升,有的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抢购现象。在北京市场上,口罩、消毒液、熏香都最为紧俏。从4
月24日至5月4日西单商场已销售口罩172948个,长安商场已销22000个一次性口罩,而海淀
部分商场反映口罩无货。据市商情小组反映的情况看,消毒用品,特别是小包装消毒液市场需
求很大,远郊区县也存在消毒用品紧缺的问题,而口罩供应情况较前一阶段有所缓解,但网点
不均衡,不能保证每个点都有。而在其它已有疫情发生的地区市场上,口罩、药皂、消毒液也
走得非常快,广州、厦门、上海、山西等多个城市都曾一度出现过脱销。据有关部门预测,北
京民用消毒液的市场日需求量约30万瓶,目前市场缺口为10万瓶。
消毒柜、健身用品销量上升。在疫情发生地区,特别是那些较为严重的地区,随着大众家
庭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医疗产品开始热销起来。据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
4月下旬后,当地人民商场消毒柜及微波炉售出了300多台,平均每天30台,尤其是80-100升
容量带高温的家用消毒柜特别受欢迎。而北京、广东、南京等地消毒柜也非常好卖。中低档健
身器材和球类商品(羽毛球拍、篮球等)受到消费者欢迎,在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地区
市场销售上升幅度较大。
走出困境尚须努力
按常规,国内商业再有几十天就要步入销售淡季。而眼下,受非典的影响已使国内商业出
现了不堪重负的情形,若不能及时调整,恐怕要雪上加霜。
据北京甘家口大厦总经理周平透露,目前大厦美食城和百货的营业额锐减,但处于稳定市
场的考虑,不得不撑着。尤其是超市,不仅关不得,还得一如往常平价供应。为了降低成本,
减少开支,依据现在客流量,减少了每层的收银台。而石家庄市北国商城经理表示,为了预防
非典,又投入了较大的财力购置预防药品及物品,而确保通风,加强消毒,致使用电用水加大,
每日多开支3.25万元。而再加上支付人员工资、贷款利息及折旧费等,照此目前的经营状态,
难以维持正常的费用消耗。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昕认为,未来两个月十分关键。若疫情能够在中国
境内得到彻底控制,且治疗有突破性进展,按常规,中国商业应该在三个月内恢复元气。但从
时下分析,形势依然很严峻。由此,中国广大商业企业必须加快自救,改变目前被动局面,调
整自己的营效策略,尤其是那些疫情严重地区的零售企业,应该从“坐商”转为“行商”。而
和风细雨式地及时给予顾客实惠,也不失为目前商业企业的一个上策。
(中国工商时报)